土大黄

> 根茎类中药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2-22 18:38:04

功效概述: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化瘀消肿

土大黄

大黄原植物

土大黄,又名吐血草、箭头草(汪连仕《采药书》),救命王(《慈航活人书》),金不换(《本草纲目拾遗》),红筋大黄、化血莲(江西)。土大黄为蓼科植物钝叶酸模及红丝酸模的根及根茎。

(1)钝叶酸模: 多年生草本,高约1m。根肥大,黄色。茎绿紫色,具纵沟。基生叶有长柄;托叶膜质,早落;叶片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20~30cm,宽12~20cm,先端钝或钝圆,基部心形,下面有小瘤状突起:茎生叶卵状披针形,互生,向上渐小。圆锥状的总状花序;花小,花被片6,淡绿色,2轮排列,内轮花被片长圆形至窄三角形,两边各具3~4齿;雄蕊6;雌蕊子房三角卵形,花柱3,柱头毛状。瘦果卵形,有3棱,褐色,包于增大的宿存花被中。花期5~6月,果期6~7月。生于山脚或山坡的近水旁。常为栽培。分布于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四川等省。

(2)红丝酸模:极似钝叶酸模,主要区别是:内轮花被宽圆心形,两边各具4~7齿,齿直,罕近全缘;茎生叶的叶脉红色。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等省。

土大黄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土大黄性状鉴别

(1)钝叶酸模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肥厚粗壮。表面土黄色或黄褐色,皱折而不平坦,残留多数细根。断面黄色,可见表面凹入的深沟条纹。气微,味苦、涩。

(2)红丝酸模根及根茎:呈类圆锥形,长约17cm,表面棕红色至棕灰色。顶端有残余茎基,具棕色鳞片状物及须毛状纤维,有的具侧芽或须状根,并有少许横纹。根部有分枝,表面具多数纵皱纹,散在横长皮孔样疤痕及点状须根痕。质硬,断面黄色,有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稍苦。

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味苦、微辛,性凉。归肺、胃经,入血分。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化瘀消肿。作用于:

(1)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及鼻衄、尿血等热盛损络的出血症,也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肺痈咳吐脓血。

(3)痈疖肿毒初起热痛者。

(4)鹅掌风、体癣,用醋磨汁搽;亦用于湿疹、皮炎。

(5)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内服外敷,可消肿定痛。如内损吐血,捣汁冲服,可化瘀止血。

(6)治烫火伤,有清热收敛作用。

(7)治便秘,有缓下作用。

内服:煎汤,10~15g(鲜品15~30g)。外用: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土大黄使用注意

胃寒、脾虚者及孕妇忌服。个别患者服后有腹痛、腹泻。

土大黄的药用价值

(1)治肿毒初起:土大黄,根叶不拘,五钱、捣碎,陈酒煎服。(《百草镜》)

(2)治癣:土大黄、凤仙花梗、枯白矾共捣,麻布包扎,蘸醋擦之。(《疡医大全》)

(3)治鹅掌风及手足癣并发慢性湿疹皲裂渗出者: 土大黄30g,硫黄10g,川椒10g,共研细末,加苦杏仁(炒黑捣泥)120g,加花生油15ml,拌匀成膏。用纱布包裹,揉搓患处。(《疡科外用本草》)

(4)治肺痈:金不换草,取根-两或叶七瓣,捣汁酒煎服三次愈,不论口臭吐秽物者皆效。(《百草镜》)

(5)治跌打疼痛风气:土大黄,春夏用叶,冬用根,捣汁冲酒服,渣加毛脚蟹捣烂敷。如风气,只用渣敷。(《本草纲目拾遗》引《慈航活人书》)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