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掌血

> 根茎类中药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3-20 19:31:39

功效概述:祛风,散瘀,止痛,止血

飞龙掌血

飞龙掌血原植物

飞龙掌血,又名黄椒根、血莲肠、见血飞(《分类草药性》),血见愁、大救驾(贵州),三百棒(湖南、湖北、陕西),散血丹(广西)。为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的根或根皮。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原植物飞龙掌血常绿木质藤本,长5~10m。根圆柱形,稍扭曲,表面褐黄色,内部赤红色。枝及分枝常有皮刺,小枝被锈色短柔毛,并有白色皮孔。3出复叶互生,具柄;小叶无柄,纸质或近革质,倒卵形、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9cm,宽1.5~3.5cm,边缘有细锯齿,齿间及叶片均有透明腺点,下面中脉上有倒钩刺,揉之有香气。花单性,白色、青色或黄色;花萼、花瓣均4~5数;雄花常组成腋生伞房状圆锥花序,雄蕊4~5枚,比花瓣长;雌花常组成聚伞状圆锥花序,花较少,不育雄蕊4~5枚,子房5室,被毛。核果近球形,熟时红色,具深色腺点。种子肾形,黑色。花期10~12月,果期12月~翌年2月。生于山间沟谷丛林中或山坡、路旁疏林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飞龙掌血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鲜用或截成长约30cm小段,洗净,晒干。

飞龙掌血性状鉴别

根呈棒状,直径2~3cm。表面灰棕色,有细纵纹及多数疣状突起;突起处栓皮多脱落,露出鲜黄色或红黄色皮层,质粗糙;剥去皮层,可见木质中柱,纹理平直细密。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平坦。气微,味淡。

飞龙掌血

飞龙掌血的功效与作用

味辛、微苦,性温。功效祛风,散瘀,止痛,止血。作用于:

(1)跌打伤痛,可与乌药、月月红根等理气活血药配用。

(2)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单味煎服或与威灵仙、鸡血藤等祛风止痛,活血通络药同用。

(3)吐血、衄血、崩漏,配伍白茅根,陈棕炭等。

(4)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9~30g;或浸酒,研末。外用: 捣敷,研末撒或油调敷。

飞龙掌血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飞龙掌血药用价值

(1)治跌打损伤:①见血飞9g,月月红根6g,牛膝9g,共研末,用酒引。如头部损伤,加羌活6g,藁本6g。(《贵阳民间药草》②飞龙掌血、桑白皮、石榴皮、生姜皮各120g。共研细末,入火麻仁油120g,煎汤,调敷患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2)治刀伤出血,伤口疼痛:见血飞6g,冰片1.5g,研成细末,混合外敷。(《贵阳民间药草》)

(3)治风湿性关节炎:飞龙掌血根皮、薜荔、鸡血藤、菝葜各18g,威灵仙9g,浸酒500ml。每服30~60ml,每天3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4)治腰腿痛、肋间神经痛、胃脘痛:飞龙掌血9~15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5)治大吐血:血见飞、地棉枝各15g,烧纸半张,混合,开水吞服。(《贵阳民间药草》)

(6)治血滞经闭:见血飞、大血藤、川牛膝各60g,红花15g,泡酒。每服5~15mL。(《四川中药志》)

(7)治崩漏:飞龙掌血、陈艾各9g,百草霜各12g。水煎服,白糖为引。(《陕西中草药》)

(8)治毒疮,提脓生肌:见血飞根皮、雄黄各3g,冰片1.5g,研成细粉,混合,调麻油外搽﹔或将见血飞根皮刮成细末,撒于膏药上,用以贴疮。(《贵阳民间药草》)

(9)治荨麻疹:飞龙掌血适量,煎水洗患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