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木根皮

> 根茎类中药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4-17 14:36:47

功效概述:峻下逐水,杀虫,止痒

乌桕木根皮

乌桕木根皮原植物

乌桕木根皮,又名卷根白皮(《草木便方》),卷子根(《分类草药性》),乌桕根、乌桕皮。大戟科植物乌桕去掉栓皮的根皮。原植物乌桕落叶乔木,高3~15m。树皮灰褐色,深纵裂,皮孔细点状;枝细长,灰白色。叶互生;叶片纸质,菱形至菱状卵形,长宽均3~9cm,顶端骤尖或呈尾状长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上面绿色,稍有光泽,下面初时粉白色,后渐变黄色,秋时变红赭色;叶柄长2~7cm,上部接近叶片基部具2圆形腺体。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及花盘,穗状花序顶生,初时全部为雄花;后于花序基部生1~4朵雌花;雄花小,萼杯状,3浅裂,雄蕊2,稀3,花丝分离;雌花具短梗,着生处两侧各有近肾形腺体1,花萼3深裂,子房光滑,3室,花柱3。蒴果木质梨状球形,具尖头。种子近圆形黑色,外被白色蜡层。花期6~7月,果期10~11月。生于郊野、路边、溪边、低山杂木林中;也有栽培。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苏、山东、安徽、江西、湖南、贵州、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乌桕木根皮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收,将皮剥下,除去栓皮,晒干。

乌桕木根皮性状鉴别

根皮呈长槽状或筒状,长10~40cm,厚约0.1cm。外表面浅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及圆形或横长的皮孔。栓皮薄,易呈片状脱落。内表面黄白色至浅黄棕色,具细密纵直纹理。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微苦涩。

乌桕木根皮的功效与作用

乌桕木根皮的功效与作用

味苦、性微温,有毒。归肝、胃、大肠经。功效峻下逐水,杀虫,止痒。作用于:

(1)水肿臌胀,二便不通。常单味煎服;或配黄芪、党参等补益之品扶正攻邪。现多用于血吸虫病及肝硬化腹水。治疗黄肿,取二层皮和米捣烂,水煎加糖饮服取泻。

(2)疗疮肿毒,毒蛇咬伤,用本品捣敷。

(3)跌打损伤,本品炖酒服。

(4)脚癣,湿疮,风疹块,局部奇痒难忍,用本品煎水趁热熏洗;或研末敷。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煎水或研末调敷。

乌桕木根皮使用注意

老弱体虚、孕妇及胃溃疡病患者忌服。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尚可出现四肢、口唇发麻,面色苍白,心慌,胸闷等。

乌桕木根皮药用价值

(1)治水肿:鲜乌桕根二层皮15g,冰糖15g,开水炖服。(《福建药物志》)

(2)治水气,小便涩,身体虚肿:乌桕皮二两,木通一两(剉),槟榔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太平圣惠方》)

〈3)治腹水:乌桕根、梵天花根、算盘子根各30g,炖母鸭或猪脚服。(《福建药物志》)

(4)治臌胀:①乌桕树根二层皮(切碎)30~90g,白米1撮,炒至微黄色,加北芪10g同煎水服,或连米插糊加糖煮服。每日1次,连服3~6日。②乌桕根90g,桑树根30g。用水5碗,煎至1碗,分3次服下。(《岭南草药志》)

(5)治小便不通:乌桕皮煎汤饮之。(《肘后方》)

(6)治大便不通:乌桕木根方长一寸,劈破,以水取小半盏服之,不用多吃,兼能取水。(《北斗方》)

(7)治二便关格,二、三日则杀入:乌桕东南根白皮,干为末,热水服二钱,先以芒硝二两,煎汤服,取吐。(《肘后方》)

(8)治跌打损伤:乌桕根30g,积雪草24g,野牡丹根12g,酒炖服。(《福建药物志》)

(9)治毒蛇咬伤:乌桕树二层皮,(鲜30g干15g),捣烂,米酒适量和匀,去渣,1次饮至微醉为度,将药渣敷伤口周围。(《岭南草药志》)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