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参

> 根茎类中药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5-10 09:21:52

功效概述: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北沙参图片

北沙参原植物

北沙参,又名莱阳参(山东),海沙参(江苏、河北),银条参(江苏),辽沙参(辽宁),查干、苏如老(蒙药名)。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北沙参之名首见于《本草汇言》,《本经逢原》在“沙参”条中记载。原植物珊瑚菜多年生草本,有柔毛,高5~25cm。根细长圆柱形,基部露于沙滩地面。基生叶有柄,长5~15cm;叶片圆卵形至长圆状卵形,3出式分裂至3出式2回羽状分裂,最后裂片圆卵形至倒卵形,长10~60mm,宽8~35mm,顶端圆至尖锐,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有近于缺刻状的牙齿。复伞形花序有浓密的长柔毛,总苞缺乏,小总苞有数个线状披针形的小苞片,花白色;萼齿5,细小,薄膜质;花瓣5,圆卵状披针形,有窄狭内折的小舌片;雄蕊5;花柱基扁圆锥形,花柱短。果实近圆球形,有长柔毛状绒毛,果实的主棱有翅,翅木栓质;分果横剖面半圆形,油管多数。花期5~7月,果期6~8月。生于海边沙滩上。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台湾等省。

北沙参采收加工

冬播在肥沃土壤中栽培者,第2年9月可以采挖根部,称“秋参”;在较瘠薄土壤中栽培,需在第3年7月收获,称“春参”。刨出根部,去除须根,洗净,扎成小捆,抓尾部放开水锅中顺锅转2~3圈,再整小捆放锅内沸水中煮23分钟,不断翻动,捞起,冷却,去皮,曝晒或烘干,称“毛参”。如将“毛参”再上笼蒸一遍,趁热搓成较光滑的条棍,再用小刀修去疙瘩和不平滑处,晒干称“净参”。

北沙参性状鉴别

根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cm,直径0.4~1.2cm。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偶有残存外皮,全体有细纵皱纹及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味甘,性凉。归肺、胃经。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作用于:

(1)热伤肺阴或阴虚肺燥而致干咳少痰,咽喉干燥,咽痛,久咳失音等症,配知母、麦冬、天冬、川贝母等以养阴清肺,润燥止咳。

(2)阴虚痨嗽,痰中带血,骨蒸潮热,常与干地黄、知母、鳖甲、地骨皮等清热养阴退蒸药配用。

(3)久病胃阴不足,嘈杂善饥,胃脘灼痛,每与滋养胃阴的麦冬、石斛等药同用;热病伤津口渴者,可与鲜生地、鲜石斛同用,以清热养阴生津。

(4)冬令性皮炎,每届秋冬皮肤干燥瘙痒,配伍麦冬、玉竹等药煎服,有清润肺气而泽皮毛之功。

内服:煎汤,10~15g;亦可熬膏或入丸剂。

北沙参使用注意

本品性凉质润,故肺寒咳嗽、中寒便溏者忌用。

北沙参药用价值

(1)治阴虚火炎,咳嗽无痰,骨蒸劳热,肌皮枯燥,口苦烦渴等证:真北沙参、麦门冬、知母、川贝母、怀熟地、鳖甲、地骨皮各四两。或作丸、或作膏,每早服三钱,白汤下。(《卫生易简方》)

(2)治肺血热引起的胸部刺痛,咳嗽痰多:北沙参15g,甘草9g,紫草茸6g,拳参9g。共为细粉。1日2~3次,1次3~6g,水煎温服。(《中国民族药志》)

(3)治小儿迁延性肺炎:北沙参、生山药各15g:水煎服。〔《吉林中医药》1981,(2):44〕

(4)治一切阴虚火炎,似虚似实,逆气不降,清气不升,烦渴咳嗽,胀满不食:真北沙参五钱,水煎服。(《林仲先医案》)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