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 根茎类中药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5-30 20:15:28

功效概述:凉血止血,清热生津

白茅根图片

白茅根原植物

白茅根,又名茅根、兰根、茹根(《神农本草经》),地营、地筋、兼杜(《名医别录》),白茅花根(《日华子本草》),地节根(青海),甜草根(河北)。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李时珍释其名日:“茅叶如矛,故谓之茅。其根牵连,故谓之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原植物白茅为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茎淡黄白色,匍匐横走,密生鳞片。秆丛生,直立,基部被多数老叶及残留叶鞘。叶线形,叶鞘褐色,无毛或鞘口具纤毛,具短叶舌。穗状圆锥花序,顶生,小穗长圆形,每小穗具1花,两颖相等或第1颖稍短狭,第2颖较宽,稃膜质,雄蕊2,雌蕊1,柱头羽毛状。颖果椭圆形,暗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生于路旁向阳干草地或山坡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白茅根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鲜用或晒干,揉去须根和膜质叶鞘。

白茅根性状鉴别

根茎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2~4mm,表面乳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略隆起,节间长1~3cm,节上残留鳞叶、根及芽痕。质轻略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皮部有放射状裂隙,中心有一小孔。气微,味微甜。

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味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作用于:

(1)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咳血、咯血、尿血等出血证。轻症单用煎汤或捣汁饮即见功效。重者须与生地、丹皮、茜草、小蓟、藕节等止血药同用。 如与清热解毒、散瘀止血的大青叶、紫草、赤芍等配伍,亦治血热瘀斑或斑疹。

(2)热病口渴、呕逆。热病伤津烦渴者,配鲜芦根、鲜石斛、天花粉;胃热呕吐者,配竹茹、枇杷叶。夏季用鲜茅根煎汤代茶饮,能清暑解渴,既可作清凉饮料,也可治夏季热。

(3)淋病、水肿。本品能清热凉血,故尤适用于热淋、血淋,常与生地、木通、车前、滑石同用,以增强利尿通淋作用;湿热伤肾,浮肿尿少,可配冬瓜皮、赤小豆、玉米须等以利水消肿。

如与茵陈、山栀、金钱草等同用,又可用于湿热黄疸,小便短赤者。此外,本品尚可用于流行性出血热各期,以清热利尿,凉血活血化瘀,剂量宜加重,并配丹参、芦根、丹皮、黄柏、佩兰等药同用。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捣汁或研末。入汤剂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白茅根选方

(1)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

(2)治血热鼻衄:白茅根汁一合。饮之。(《妇人良方》)

(3)治虚劳证,痰中带血:鲜茅根四两(切碎),鲜藕四两(切片)。煮汁常常饮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二鲜饮)

(4)治小便出血:茅根一把。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温频服。(《太平圣惠方》)

(5)治气虚血热,小便出血:茅根一升,茯苓三两,人参、干地黄各二两。水煎,分五六次饮之。(《外台秘要》茅根饮子)

(6)治劳伤溺血:茅根、干姜等分。入蜜一匙,水二盅,煎一盘,日一服。(《本草纲目》)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