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

> 果实种子类中药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3-19 16:08:02

功效概述:散寒,行气,止痛

小茴香

小茴香原植物

小茴香,又名蘹香(《药性论》),土茴香(《本草图经》),草茴香(《本经逢原》),谷茴香、谷香(《现代实用中药》)。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原植物小茴香之名首见于《千金方》。《新修本草》。原植物茴香多年生草本,有强烈香气,全株无毛,高0.6~2m。茎直立,有棱,上部分枝。茎生叶互生,叶片34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线形至丝状,叶柄基部呈鞘状抱茎。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伞幅8~30cm,无总苞及小总苞,花小黄色,尊齿不显,花瓣5,先端内折,雄蕊5,子房下位,2室。双悬果卵状长椭圆形,每分果有5条纵棱,每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有2。花期6~8月,果期8~10月。原产欧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小茴香采收加工

8~10月果实呈黄绿色,并有淡黑色纵线时,分批采收。选睛天,割下地上部分,脱粒,晒干,扬净,贮藏。

小茴香性状鉴别

双悬果呈圆柱形,长4~8mm,直径1.5~2.5m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略尖,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果梗。悬果瓣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横切面略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辛。

小茴香的功效与作用

小茴香的功效与作用

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功效散寒,行气,止痛。作用于:

(1)寒疝腹痛,小腹坠胀,单用内服或炒热熨痛处;气滞甚者,配乌药、青皮;阴寒盛者,配吴茱萸、川草乌;肝肾虚寒,配肉桂、胡芦巴。

(2)睾丸偏坠,配橘核、荔枝核、山楂肉。如阴囊肿大、小便不利之水疝,可与五苓散合用。

(3)脾胃寒凝气滞,脘腹胀满冷痛,配高良姜、陈皮,伴呕吐者加生姜、半夏;如脾胃虚寒,饮食不消,腹胀便溏者,可与理中丸同用。

(4)月经后期,经行小腹胀痛觉冷,配肉桂、乌药、川芎、艾叶。

(5)肾虚腰痛,转侧不利,单用与猪腰子煨熟嚼食,或与杜仲、补骨脂同用。

(6)肾虚小便频多,配菟丝子;膏淋配川楝子。理气生用,温肾炒用。

内服:煎汤,3~10g。外用:研末敷或炒热熨。

小茴香使用注意

阴虚有热者忌用。

《神农本草经疏》:“胃肾多火,阳道数举,得热则呕者勿服。”

小茴香药用价值

(1)治小肠疝气:杜茴香一斤,以老生姜汁浸尚香一夜,约姜汁尽人茴香内,以好青盐二两炒赤,取出焙燥研为末,无灰酒煮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食前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酒、米饮任下。(《百一选方》去铃丸)

(2)治疝气人肾:茴香炒作二包,更换熨之。(《简便单方》)

(3)治寒疝疼痛:川楝子四钱,木香三钱,茴香二钱,吴茱萸一钱(汤泡)。长流水煎。(《医方集解》导气汤)

(4)治小儿外肾肿大,胀闷作痛:茴香(炒)、香附子(用去壳巴豆二十七粒,同炒焦,去巴豆 不用)各一两。为细末,每服半钱,三岁以上服一钱,煎紫苏叶汤调下。(《杨氏家藏方》茴香散)

(5)治一切心腹胀满,气滞走痛:茴香二两半,青皮一两(去白),良姜一两(酒浸炒),天台乌药二两(泔浸一宿,炒黄为度)。剉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煎,空心服。(《世医得效方》茴姜汤)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