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 果实种子类中药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5-18 09:12:30

功效概述:敛肺定喘,解毒杀虫

白果图片

白果原植物

白果,又名银杏(《绍兴本草》),鸭脚子(《本草纲目》),灵眼(《太仓州志》,佛指甲(《浙江通志》),佛指柑(《一握坤舆》)。白果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种子。李时珍释其名日: “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首载于本草纲目》。原植物银杏落叶大乔木,高可达40m。树干直;树皮灰褐色,纵裂粗糙;老树枝条多呈水平开展。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叶片扁形,长3~8cm,上缘宽5~8cm,浅波状或中央有缺裂,叶脉2歧状。雌雄异株;球花生于短枝的叶腋或苞腋;雄花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每雄蕊具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顶端2叉,叉端生1珠座,每珠座生1胚珠,通常仅1个发育成种子。种子核果状,椭圆形至近球形,长2.5~3.5cm;外种皮肉质,有白粉,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种皮骨质,白色,具2~3棱;内种皮膜质,胚乳丰富,胚具2枚子叶。花期3~4月,种熟期9~10月。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白果采收加工

种子繁殖,培育20~25年开花结果。嫁接繁殖可提前8~10年结果。9~10月打落成熟果实,堆沤或水浸,使肉质外种皮腐烂,洗净,晒干。

白果性状鉴别

种子略呈椭圆形,长1.5~2.5cmm,宽1~2cm,厚约1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平滑。一端稍尖,另端钝,边缘有2或3条棱线。 种皮(壳)骨质,坚硬。种仁宽卵形或椭圆形,一端淡棕色,另端金黄色。横断面外层黄色,胶质样,内部淡黄色或淡绿色,粉性,中间有空隙。无臭,味甘、微苦。

白果的功效与作用

白果的功效与作用

味甘、苦、涩,性平。有毒。 归肺、肾经。功效敛肺定喘,缩小便,止带浊,解毒杀虫。作用于:

(1)哮喘痰嗽,可与麻黄同用,以加强止喘之功;如哮喘由风寒外束,肺有蕴热者,加配杏仁、桑白皮、黄芩等以宣肺泄热定喘。由于肺热燥咳,喘闷无痰者,可用白果捣汁,配天门冬、麦门冬、款冬花煎汤和汁服;咳嗽痰喘属于肾不纳气者,配熟地黄五味子、胡桃肉等以纳气定喘。

(2)尿频、遗尿、遗精、白浊,属于肾虚不能收摄者,配熟地黄、山萸肉、乌药、益智仁、覆盆子等补肾固涩药。

(3)妇女白带。带下清稀,下元虚惫而致者,配莲肉、糯米与乌骨鸡同煮服;若带下色黄,其气臭秽,由于湿热者,配黄柏、车前子或鸡冠花、椿根白皮等同用。

(4)无名肿毒,头癣,疳疮,阴部虱痒,生品捣烂涂敷患处。

内服:煎汤,5~10g;或捣汁冲服。外用:捣敷。

白果使用注意

有实邪者不宜。生食或炒食过量可引起中毒。

《日用本草》:“多食壅气动风。小儿多食昏霍,发惊引疳。同鳗鲡鱼食患软风。”

白果药用价值

(1)治哮喘痰嗽:麻黄(去节)二钱,甘草(炙)一钱,白果四、五个(捶破)。以水一钟半,煎至七分,临卧时温服。(《摄生众妙方》鸭掌散》)

(2)治齁喘:白果二十一枚(去壳砸碎,炒黄色),麻黄三钱,苏子二钱,甘草一钱,款冬花三钱,杏仁一钱五分(去皮、尖),桑皮三钱(蜜炙),黄芩一钱五分(微炒),法制半夏三钱(如无,用甘草汤泡七次,去脐用)。上用水三钟,煎二钟,作二服,每服一钟,不拘时。(《摄生众妙方》定喘汤)

(3)治赤白带下,下元虚惫:白果、莲肉、江米各五钱。为末,用乌骨鸡一只,去肠盛药煮烂,空心食之。(《濒湖集简方》)

(4)治黄带:山药一两(炒),芡实一两(炒),黄柏一钱(盐水炒),车前子一钱(酒炒),白果十枚(碎)。水煎服。(《傅青主女科》易黄汤)

(5)治诸般肠风肠毒:生银杏四十九个。去壳膜,烂研,入百药煎末,丸如弹子大。每服三丸,空心细嚼米饮下。(《证治要诀》)

(6)治牙齿虫蟹:生银杏,每食后嚼一个,良。(《永类铃方》)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