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石莼,又名海白菜、海菠菜(山东),海莴苣(辽宁),海条(浙江),猪母草(福建),大本青苔菜(台湾)。为石莼科植物孔石莼的藻体。因藻体具有许多小孔而得名。原植物孔石莼幼体绿色,长大时变深为碧绿色。藻体单株或2~3株从生,高10~40cm。固着器盘状,其附近有同心圈的皱纹。无柄,或柄不明显。体形变异很大,类卵形、椭圆形、圆形等,但多不规则,基部较厚,边缘常较薄,略有皱纹或稍呈波状。体表面常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甚规则的孔,孔随藻体生长,几个小孔可裂为一大孔,最后裂成几个不规则的裂片。生长在中潮带、低潮带和大干潮线附近的岩石上或石沼中,一般在海湾中较繁盛。广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沿岸,长江以南东海和南海沿岸也有生长,但由北往南逐渐稀少。
冬、春两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味咸,性寒。功效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利水降压。作用于:
(1)中暑,配藿香。
(2)颈淋巴结肿、甲状腺肿,配昆布、大青叶。
(3)水肿、小便不利,配车前草等。
(4)高血压及高脂血症,配决明子、玉米须、山楂等。
(5)疮疖,煎服并捣烂外敷。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
脾胃虚寒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