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

> 全草类中药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3-24 08:42:11

功效概述:凉血止血,清热利湿

马兰

马兰原植物

马兰,又名紫菊(《本草拾遗》),阶前菊(《履巉岩本草》),鸡儿肠、马兰头(《救荒本草》),竹节草(《摘玄方》),蟛蜞菊(《质问本草》),田边菊、路为菊。为菊科植物马兰的全草及根。首载于《本草拾遗》。原植物马兰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有匍匐茎。基部叶花后雕落;茎中部叶互生,叶片倒卵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0cm,宽1.5~2.5cm,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下延成短柄,中部以上边缘有疏齿或羽裂;上部叶渐小,全缘;两面有疏毛或近无毛。头状花序直径约2.5cm;总苞半球形,苞片2~3层,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纤毛,略带紫色;花托周围有1层舌状花,舌片淡紫色,雌性;中央有多数管状花,黄色,两性。瘦果扁平,冠毛长0.1~0.3mm,易脱落。花果期6~10月。生于沟边、湿地、田野、路旁。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马兰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马兰性状鉴别

全草长8~55cm。根茎圆柱形,多弯曲,着生多数浅棕黄色细根。茎类圆柱形,直径1~3mm;表面灰绿色或紫褐色,略具纵纹,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近无柄;叶片皱缩卷曲,多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至披针形,长1~7cm,宽0.5~2.5cm,边缘有疏锯齿或羽状浅裂,茎上部小叶常全缘,叶缘及叶面被疏毛。头状花序顶生。气微,味淡。

马兰的功效与作用

马兰的功效与作用

味辛、苦,性凉。归肝、胃、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作用于:

(1)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吐血者,配白茅根、鲜生地;鼻衄、齿衄者,配石膏、知母;便血者,配槐花、地榆;皮下紫瘢,配紫草、仙鹤草;亦治外伤出血。

(2)湿热黄疸,可与茵陈、黄柏配用;湿热泻痢,常配平地木、马鞭草;湿热淋浊,与石韦合用。

(3)痈疖疮肿等外证。乳痈配蒲公英;痄腮配青黛;疮疖配金银花等。

(4)目赤肿痛,配野菊花,可内服、亦可结合外用。

(5)风热感冒、喉痹、乳蛾,常配薄荷、板蓝根、射干之类。

(6)虫蛇咬伤,配生甘草、垂盆草等外用。此外,还治痔漏、小儿疳积等。

内服:煎汤,10~2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捣敷,研末掺或煎水洗。

马兰药用价值

(1)治吐血:鲜白茅根四两(白嫩去心),马兰头四两(连根),湘莲子四两,红枣四两。先将茅根、马兰头洗净,同人锅内浓煎二、三次滤去渣,再加入湘莲、红枣入罐内,用文火炖之。晚间临睡时取食一两。(《集成良方三百种》)

(2)治阴虚火旺,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症:鲜马兰、鲜白茅根、鲜墨旱莲各等量。捣汁饮,每次30~40ml,1d2~3次。[《江苏中医杂志》1983,(6:44)]

(3)治打伤出血:竹节草(即马兰),同旱莲草、松香、皂子叶(即柜子叶,冬用皮)。为末,搽入刀口。(《摘玄方》)

(4)治水肿尿涩:马兰菜一虎口,黑豆、小麦各一撮。酒水各一盘,煎一盅。食前温服,以利小水。(《简便单方》)

(5)治小便淋痛:鲜马兰30~60g,金丝草30g,土丁桂、胖大海各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6)治绞肠痧痛:马兰根叶细嚼,咽汁。(《寿域神方》)

(7)治乳腺炎:马兰根、一点红各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8)治睾丸炎:马兰根60g,荔枝干10粒。酒水炖服。(《福建药物志》

(9)治咽喉肿痛:马兰全草30~60g。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