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地白

> 全草类中药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3-26 01:57:18

功效概述:祛风解表,清热解毒

天青地白

天青地白原植物

天青地白,又名毛女儿菜(《质问本草》),清明草(《分类草药性》),小火草(四川),叶下白(福建)。天青地白为菊科植物白背鼠曲草的全草。首载于《质问本草》。原植物白背鼠曲草又名日本鼠曲草、细叶鼠曲草。多年生草本,花时高8~25cm。茎纤细,多数丛生,有白色绵毛。基部叶呈莲座状,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5~10cm,宽4~7mrm,花后不凋落,表面绿色或稍有白色绵毛,背面有白色绒毛;茎生叶向上逐渐短小,线形。头状花序多数簇生茎端;总苞3层,暗棕色;花序内全为管状花,棕红色,外围数列,雌性,花冠狭窄如线,中央为两性花,花冠细长,先端5裂,雄蕊5,聚药,雌蕊1,柱头2裂。瘦果椭圆形,有细点,冠毛白色。花期4~7月。 生于山坡、草地或路旁。分布于华东、华中及西南地区。

天青地白采收加工

6~7月开花时,挖取全草,留部分匍匐茎,于第2、3年可连续采收,洗净,去除杂质,晒干。

天青地白性状鉴别

根丛生,纤细而长,直径约0.5mm,棕色。茎细长,老茎疏被白色绵毛,嫩茎较密。基生叶丛生,条形,常向叶背反卷。茎生叶小,稀疏互生,卷折,上表面暗绿色,疏被绵毛,下表面白色,密被白色绒毛。有的于枝顶可见簇生的头状花序,花棕色或已结成椭圆形瘦果。气微,味淡。

天青地白的功效与作用

天青地白的功效与作用

味甘,性凉。归肺、肝、小肠经。功效祛风解表,清热解毒,明目,利尿。作用于:

(1)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可与桑叶、菊花、薄荷等配用。

(2)小儿高热抽搐。可配天胡荽、繁缕。

(3)风火赤眼,可单用本品或配甘菊花。

(4)湿热引起的小便短赤,或热淋,可与白茅根、车前草等配用。

(5)乳痈、疔疮痈肿。内服并可外敷。

内服:煎汤,15~39g;大剂量30~60g。外用:捣敷。

天青地白药用价值

(1)治风热咳嗽:天青地白草30g,青蒿15g,薄荷9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2)治咽喉肿痛:白背鼠曲草12g,益母草、金银花各9g,水煎服。

(3)治急性结合膜炎:白背鼠曲草30g,夏枯草9g,白马骨15g,水煎服。

(4)小儿疳热:白背鼠曲草、茅莓、茅根各9g,夏枯草6g,水煎服。[(2)~(4)《福建药物志》]

(5)治尿道感染:天青地白、鸭跖草、车前草各30g,煎服。(《安徽中草药》)

(6)治乳腺炎:天青地白、蒲公英各30g,煎服;另取上药鲜品各适量捣烂敷患处,干则更换。(《安徽中草药》)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