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松

> 全草类中药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4-02 15:00:57

功效概述:清热解毒,止血,敛疮

瓦松

瓦松原植物

瓦松,又名昨叶何草(《新修本草》),向天草(《庚辛玉册》),瓦花(《摘元方》),天王铁塔草(《本草纲目》)、瓦莲花(《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天蓬草,岩松。为景天科植物瓦松的全草。首载于《新修本草。原植物瓦松为2年生肉质草本,高15~30cm,第1年生莲座叶,第2年抽茎。根呈须根状。叶阔线形至倒披针形,顶端有一半月形软骨质的薄片,中央有一窄长的刺,边缘呈流苏状,干后有暗赤色圆点。花茎多分枝,每梗有1~3朵花,排成塔形的总状花序;萼片5,长圆形,约为花瓣长的1/2,顶端渐尖成刺状;花瓣5,粉红色,披针形至长圆形,顶端有尖头,基部稍连合;雄蕊10,与花瓣等长或稍短,花药紫色;心皮5,分离,每心皮基部有近方形的鳞片。普羹果长约5mm。种子卵形,细小,无翅。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生于岩石上或屋顶旧瓦缝中。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各省区均有分布。

瓦松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用开水烫后,晒干。

瓦松性状鉴别

茎呈细长圆柱形,长5~15cm,直径0.3~0.6cm;表面灰棕色,具多数叶脱落后的疤痕交互连接成棱形花纹。叶多脱落、破碎或卷曲,灰绿色。圆锥花序穗状,小花白色或粉红色,先端棕红色,花梗长短不一。体轻,质脆,易碎。气微,味酸。

瓦松的功效与作用

瓦松的功效与作用

味酸、性凉,有毒。归肺、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止血,敛疮。作用于:

(1)吐血,鼻衄,便血,痔疮出血,妇女崩漏及月经过多,单用或随证配伍。如肠痔出血配槐花、地榆;崩漏配藕节炭;月经过多配苎麻根等。

(2)肺热咳喘及咯血,可鲜品煮烂和砂糖服,咯血亦可与仙鹤草同用。

(3)黄疸、淋病。

(4)牙龈肿痛,痈肿疗毒,水火烫伤,湿癣烂疮,虫兽咬伤等证。

内服:煎汤,10~15g,鲜品用量加倍,多捣汁服。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瓦松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瓦松药用价值

(1)治热毒酒积,肠风血痢:瓦松八钱(捣汁,和酒一半),白芍药、炮姜末各五钱。煎减半,空心饮。(《本草汇言》)

(2)治便血,内痔出血,子宫出血:瓦松炒炭,研末。每服3g,每天2~3次,温水送下。(《中药方剂学》)

(3)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瓦松60g,垂柳枝90g(先煎),麦芽30g。水煎服,15~20天为1疗程,可续服2个疗程。(《浙江药用植物志》)

(4)治火淋,白浊:瓦松熬水兑白糖服。(《四川中药志》)

(5)治牙龈肿痛:瓦花、白矾等分。水煎漱之。(《摘元方》)

(6)治腮腺炎:鲜瓦松30g,松香、乳香、没药各3g。同捣烂,鸡蛋清调涂患处。(《本草骈比》)

(7)治一切瓣,无问风湿气血与夫相染而生者昨叶荷草(晒干)一两,枯矾一钱,雄黄半钱。上为末。以羊蹄菜根先蘸醋指癣上,令痒破,即以药末乘湿涂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昨叶荷草散)

(8)治外耳烂疮:瓦松,焙研,麻油调搽。 (《王氏医存》)

(9)治蝎螫:鲜瓦松捣汁。先用三棱针将整处刺破,挤去毒液,然后将汁涂患处。〔《中医杂志》1965,(9):33〕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