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筋草

> 全草类中药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4-09 09:54:11

功效概述:清热,利湿,解毒

牛筋草

牛筋草原植物

牛筋草,又名千金草(《本草纲目拾遗》),千千踏﹑牛顿草、千斤草、蟋蟀草、鸭脚草。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全草。入药首见于《百草镜》。原植物牛筋草1年生草本,具长而稠密的须根。秆高15~80cm,丛生,基部倾斜,向四周开展。叶鞘无毛或上部近边缘处疏生疣基纤毛,极压扁,鞘口具纤毛;叶舌长约1mm,具短纤毛;叶片狭条形,扁平或内折,长10~15cm,宽3~5mm,无毛或上面有少量扰基纤毛。穗状花序长3~5cm,2至数枚排列成短穗状或近指状;穗轴三棱形,基部有纤毛;小穗含3~6花,两侧极压扁,长4~7mm,成2行覆瓦状排列于穗轴的1侧;颖草质,披针形,脊上粗糙,第1颖长1.5~2mm,具1脉,第2颖长2~3mm,具3脉;外秤草质,第1外科长3~3.5nm,内科短于外科。颖果卵形,长约1.5mm,成熟时黑褐色,表面有波状纹理。花果期6~10月。生于荒野、路边草地。全国各地有分布。

牛筋草采收加工

8~9月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断晒干。

牛筋草性状鉴别

杆近扁圆柱形,通常3~5杆成束状,具节,长15~60cm,直径1~5mm,表面淡黄绿色至淡灰绿色,光滑,具纵棱,基部簇生细而密的淡黄棕色须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中空或具白色髓。叶舌长约1mm,棕色纤毛状;叶片常向腹面折叠或扭曲,展平后呈条形,长10~15cm,宽2~6cm,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有的可见杆顶有2~7个簇生的穗状花序或已结果。气微,味甘淡。

牛筋草的功效与作用

牛筋草的功效与作用

味甘、淡,性凉。归肝经,功效清热,利湿,解毒。作用于:

(1)小儿热病,高热、发痉。可与生石膏、板蓝根、钩藤等同用。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防治作用。

(2)夏令伤暑发热,可配清暑解热药连翘、银花西瓜翠、六一散等。

(3)湿热所致的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等,均可单用或随证配伍。

(4)疝气、睾丸坠痛,配川楝子、荔枝核等。

(5)风湿痹痛,配白毛藤、茄根或丝瓜络等以利湿、舒筋、止痛。

(6)乳痈初起肿痛,配蒲公英或紫花地丁以清热解毒消肿。此外,尚用于脱力劳伤、肺痨及跌打损伤等症。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服。外用:捣敷。

牛筋草药用价值

(1)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①牛筋草60g,大青叶30g,白毛鹿茸草、生石膏各30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②牛筋草60g,爵床、鲜大青叶各30g,甘草6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2)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鲜牛筋草60g,大青叶30g,黄芩15g,连翘15g,甘草6g。水煎服。 (《四川中药志》)

(3)治湿热黄疸:鲜牛筋草60g,山芝麻30g。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4)治淋浊:牛筋草、金丝草、狗尾草各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5)治脱力劳伤:牛筋草30g,仙鹤草9g,大枣5枚。煎服。(《安徽中草药》)

(6)治肺结核:牛筋草15g,蒸百部9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7)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鲜牛筋草捣烂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