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母草

> 全草类中药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4-17 14:59:19

功效概述: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火炭母草

火炭母草原植物

火炭母草,又名五毒草(《本草拾遗》),火炭毛(《生草药性备要》),乌炭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运药(《分类草药性》),山荞麦草(福建)。为蓼科植物火炭母和粗毛火炭母的全草。

(1)火炭母为多年生蔓生草本,长可达2.5m。茎圆柱形,略具棱沟,无毛或稍被毛,上部依附,下部匍匐,多分枝,伏地嫩枝紫红色,节处生根。叶互生;叶片卵形或矩圆状卵形,长5~10cm,宽3~6cm,顶端渐尖,基部截形、浑圆或近心形,全缘或有微小齿,叶面常具紫黑色V形斑块纹;叶柄长5~14mm,基部两侧常各有一耳垂形的小裂片,垂片通常早落;托叶膜质,长而斜截形抱茎,极易破裂。花淡红色,头状花序顶生,有柄,排成圆锥状或伞房状,花序轴密被腺毛;苞片膜质,卵形;花被片5深裂,裂片在果时稍大;雄蕊8,花丝红色;子房光滑,花柱3。瘦果卵形,有3棱,包藏于干膜质宿存花被内。花期10~11月,果期12月。生于山谷水边湿地。分布于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省。

(2)粗毛火炭母,与正种的区别是全株均被黄色短毛。

火炭母草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火炭母草性状鉴别

(1)火炭母:根呈须状,褐色。茎扁圆柱形,有分枝,长30-100cm,节稍膨大,下部节上有须根;表面淡绿色或紫褐色,无毛,有细棱;质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多中空。叶互生,多卷缩,破碎,完整叶片卵状矩圆形,长5~10cm,宽2~4.5cm;先端短尖,基部截形或稍圆,全缘;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近无毛;托叶鞘筒状,膜质,先端偏斜。无臭,味酸、微涩。

(2)粗毛火炭母:形似火炭母,唯茎、叶上毛茸很多。

火炭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火炭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味微酸、涩,性微寒。归肺、大肠经。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明目退翳。作用于:

(1)暑湿泄泻,赤白痢疾,单用或与番石榴叶、风尾草、海金沙等同用。对慢性泻痢,亦可煎汁作保留灌肠。

(2)小儿夏季热,食少腹胀,单用或与布渣叶、藿香、佩兰同用。

(3)湿热黄疸及赤白带下:前者配茵陈蒿、鸡骨草等药,后者与鸡冠花、樗白皮等同用。

(4)肺热咳嗽及百日咳,配百部鱼腥草、枇杷叶等药以清肺止咳。

(5)咽喉肿痛及白喉等症,取鲜叶或配鲜土牛膝根捣汁和蜂蜜频频含服。

(6)乳痈、疖肿,以鲜品捣烂敷患处,并煎汤内服。

(7)皮炎、湿疹、脓疱疮,均用本品煎水外洗:煎汤和醋内服并外洗,亦治荨麻疹。

(8)霉菌性阴道炎,可煎水坐浴或研粉喷撒患处。

(9)角膜云翳、斑翳,非中心性角膜白斑以及外眼炎症,可制成眼药水滴眼。

内服:煎汤,15~30g,或用鲜品30~60g,捣汁内服。外用:捣烂敷或煎水洗。

火炭母草药用价值

(1)治痢疾、肠炎:鲜火炭母30g,辣蓼6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2)治扁桃体炎:鲜火炭母30~60g,鲜苦 X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3)治湿热黄疸:火炭母、满天星、地耳草、垂柳叶各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4)治红崩白带:火炭母草、鸡冠花各30g,翻白草、紫茉莉根各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5)防暑:火炭母2份,海金沙藤、地胆草各1份,甘草适量。成人每次总量30g,水煎代茶饮。(《全国中草药汇编》)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