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如果饮少量酒,由于肝功能正常,通过代谢解毒的作用,一般不会导致损害。如果肝脏功能不好,解毒作用就会减弱,影响酒精的氧化分解,使酒精难以在体内迅速消除,加重肝脏的负担,使肝功能不易恢复,肝病进一步恶化。
由于酒味苦甘辛,大热,且易生湿热,湿热对急慢性肝炎患者是不利的。中医认为,肝喜滋润,最忌热邪燔灼,脾喜香燥,最忌湿邪困阻,而肝炎是以湿热为因,故应严禁饮酒。《本草纲目〉说: “烧酒,纯阳毒物也。”“与火同性,得火即燃,同乎焰消。”临床实验证实,酒的主要成分一乙醇,90%以上要在肝脏内代谢,生成乙醛。乙醇及乙醛有直接损害肝细胞的毒性作用,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长期临床观察发现,过多地饮酒,可以引起酒精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及肝癌。
从中医的发病病理来看,肝炎由湿热郁阻而致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故在病变过程中,易见胸闷腹胀,纳呆泛恶的表现,而一旦饮酒,则更加重这些临床表现。酒性生热助湿,湿邪弥漫三焦,气机阻滞,升降功能失常,造成清者不升,浊者不降,即不能受纳饮食水谷,又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致营血无由生复。可使肝实质损害,肝功能受到影响,肝脏对乙醇的解毒功能受到破坏,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做成肝脏进一步被破坏,从而加重病情。因此,肝炎患者严禁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