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忌食过饱?

> 生活养生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3-28 15:08:56


为什么老年人忌食过饱?

中医认为脾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都靠脾胃供给。人体在整个消化过程中,胃起到容纳和“腐熟”的作用,即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脾对营养物质起到消化吸收和输送到全身的作用。由于老年人脾胃开始衰弱,功能减退,如果饮食过饱,脾胃没有能力消化吸收过多的食物,多余的食物就会影响和加重脾胃的负担,进一步 影响原来已经虚弱的脾胃功能,使老年人的生命活动受到影响。所以古代养生学家主张少食不饱,认为“宁少毋多能却病”。晋代张华在〈博物志〉说:“所食逾少,心开逾益;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损焉。”《寿世保元》提倡:“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都说明饮食适度,宁少不饱,对老年人身体是大有益的。

现代医学认为多食可致人体热量增加,老年人代谢减慢,消耗减少,容易积聚,使人体肥胖,容易产生冠心病、高血压等。不少国外学者都曾指出,蛋白质的变化是变老的原因之一,认为胶原蛋白在成熟动物体内很少或没有转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出现渗透肿胀、酸性溶解度减低以及对胶原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产生较大的抗力等变化。而饮食过多,产生能量过大,可促使以上的变化,从而加速衰老,所以提出膳食应随年龄的增长而摄入量要逐渐减少。如老年人饮食过饱,能量摄入过多而加速衰老,就有易患高血糖、高血脂的危险。再者,每餐过饱会使血液集中于肠胃,心脑等重要器官长期缺血,以致产生精神疲倦,思想不能高度集中,致使工作效率减低。有冠心病的老年人还容易发生心绞痛。所以少吃多餐不但不至于肥胖,而且有益于心脏。相反,长期饱食,会使人未老先衰,折损寿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