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荆芥

> 全草类中药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2-22 18:40:09

功效概述:杀虫止痒,去风除湿

土荆芥

土荆芥原植物

土荆芥,又名臭草(福建),钩虫草(广西),杀虫芥、臭藜藿(广东)。为藜科植物土荆芥带果序的全草,首载于《生草药性备要》。土荆芥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揉之有特殊气味。茎直立多分枝,有棱,淡绿色或微带红色,被腺毛或无毛。叶互生,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达15cm,宽至4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钝齿或波状疏齿,下面有黄褐色腺点;茎上部叶较小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花小,两性或雌性,通常3~5朵簇生于苞腋,形成穗状花序;花被5裂,绿色;雄蕊5,伸出花被外,花药内向;雌蕊子房1室。胞果小,扁球形,包于宿存的花被内。种子红褐色。花果期夏、秋间。生于树旁、旷地、路边、河岸或溪边。北方各省有栽培。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湖南、浙江、台湾、江西、江苏等省区。

土荆芥采收加工

8~9月采收带有果穗的全草鲜用或置通风处,阴干。

土荆芥性状鉴别

为带果序的干燥全草。多分枝,茎有棱,下部呈圆柱形,光滑;上部方形,有纵沟,具毛茸,下部叶大多脱落,茎稍留有线状披针形的叶片。果穗簇生于枝腋及茎梢,淡绿色或黄绿色,易脱落。宿存花被内1扁球形棕黑色的果实。香气特殊而强烈、味辣、微苦。

土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土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味辛、苦,性温,有毒。功效杀虫止痒,去风除湿。作用于:

(1)蛔虫病、蛲虫病、鞭虫病,煎服或研粉冲服,亦可提取土荆芥油内服。若治胆道蛔虫病,可与乌梅、胡椒或鬼针草、牡荆根等同用。

(2)皮肤湿疹、黄水疮、挤癣,可煎水外洗,或取其鲜叶与鲜乌蔹莓各等分,捣烂取汁外涂。

(3)风湿痹痛,用鲜根煎服,或配徐长卿、寻骨风等祛风湿药同用。

(4)蛇虫咬伤,取鲜叶捣敷。

内服:煎汤,3~6g;研末,0.6~1.8g;饭后服。外用:煎水洗,或鲜品捣敷,捣汁外涂。

土荆芥使用注意

(1)本品有毒,且有蓄积性,并对肠胃道有强烈刺激作用,故凡有心、肝、肾疾病,消化道溃疡以及孕妇均当忌服。2~3周内也不应重复服用。

(2)如用量不当,会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便秘、耳鸣、耳聋等副作用。

土荆芥的药用价值

治钩虫、蛔虫、蛲虫病:取土荆芥叶、茎、子阴干研末,酌加糖和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次用开水送下3g,早晚各1次,(《福建民间草药》)。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