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至

> 全草类中药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4-05 01:11:39

功效概述:清暑解表,利水消肿

牛至

牛至原植物

牛至,又名小叶薄荷(《植物名实图考》),香茹草、白花茵陈、滇香薷(《滇南本草》整理本),土香薷(四川、贵州、云南)。为唇形科植物牛至的全草。本品在《滇南本草》中已有记载,原名香薷。原植物牛至多年生草本,高25~65cm。茎直立,多分枝,基部木质化,光滑,呈圆柱形,上部四棱形,表面浅棕紫色,有细绒毛。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宽卵圆形,长1.5~3.5cm,宽0.7~1.7cm,全缘,两面均有腺点和细毛。花密集成伞房状聚伞花序,形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苞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绿色或带紫晕;花两型,较大的为两性花,较小的为雌花;花萼圆筒状,5齿裂,外面有腺点和毛;花冠唇形,紫红色或白色,上唇直立,先端2裂,下唇开张,3裂;雄蕊4枚,在两性花中后对短于上唇,前对略伸出花冠,在雌性花中,前后对近相等;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不等2浅裂。小坚果卵圆形,微具棱,褐色,无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生于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分布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新疆、西藏等省区。

牛至采收加工

夏末、秋初开花时采收,将全草齐根头割起,或将全草连根拔起,抖净泥沙,晒干,扎成小把。

牛至性状鉴别

全草长20~60cm。根细小,直径0.2~0.4cm;表面灰棕色,稍弯曲略有韧性,断面黄白色。茎方柱形,上部稍有分枝,紫棕色或黄棕色,密被下伏细绒毛。叶对生,皱缩,展平后叶片卵形至宽卵形,长0.6~1.8cm,宽0.4~1.2cm;黄绿色或灰绿色,全缘,两面被棕黑色腺点;叶柄长1.5~2.5mm,被毛。聚伞花序顶生,花萼钟状;5裂。小坚果扁卵形,红棕色。气微香,味微苦。

牛至的功效与作用

牛至的功效与作用

味辛,性微温。入肺、胃、大肠经。功效清暑解表,利水消肿。作用于:

(1)感冒暑湿,身热头痛,胸闷,腹痛,呕吐,泄泻等症,可与藿香、苏叶、陈皮、茯苓等同用。

(2)黄疸,痢疾,水肿。

(3)食滞疳积。此外,尚可用于多发性脓肿及皮肤瘙痒。

内服:煎汤,9~15g。外用:煎水洗。

牛至药用价值

(1)治中暑发热头疼,烦渴出汗,腹痛水泻,小便短少,身体作困:滇香薷二钱,扁豆二钱(炒),神曲二钱,栀子二钱(炒),赤茯苓三钱,荆芥穗一钱五分。引用灯芯草煎服。(《滇南本草》)

(2)治伤风发热,鼻塞,咳嗽或呕吐:生至9g,紫苏6g,枇杷叶6g,灯芯草3g。煎服,1日3次,1次2酒杯。(贵州经验方)

(3)治皮肤湿热瘙痒:鲜牛至250g,煎水洗。(贵州经验方)

(4)治多发性脓肿:牛至、南蛇藤各30g。水酒各半,炖豆腐服。(《福建药物志》)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