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源】竹林霄,又名石竹根(《草本便方》),竹林梢、万花梢(《分类草药性》),百尾笋(贵州),竹叶参(陕西),山竹花根(江西)。为百合科植物宝铎草、长蕊万寿竹或万寿竹的根及根茎。人药始见于《草本便方》,原名石竹根。
【原植物】
(1)宝铎草多年生草本。根茎肉质,横走,直径约5mm;茎直立,上部具叉状斜上的分枝,高30~80cm。
叶薄纸质至纸质,椭圆形、卵形、矩圆形至披针形,长4~15cm,顶端骤渐尖或尖,下面色较浅,脉上和边缘有乳头状突起,有横脉,有短柄至无柄。花钟状,黄色、淡黄色、白色或绿黄色,1一5朵生于分枝顶端:花梗长1~2cm;花被片6,近于直伸,倒卵状披针形,长2~3cm,基部具短距:花丝长约1.5cm,柱头3裂外弯。浆果椭圆形或球形,直径约1cm,黑色,含3粒深棕色种子。生于林下或灌木丛中。分布于辽宁、华北、陕西、长江流域、华南及云南。
(2)长蕊万寿竹与宝铎草的主要区别是:叶厚纸质;花2~6朵,花丝较长,使花药露出于花被片;花柱长达20mm,明显伸出花被外;浆果含3~6枚种子。生于灌丛林下。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
(3)万寿竹,根茎横走,质硬,呈结节状。茎高50~150cm,直径约1cm,上部有较多呈二叉状的分枝。叶纸质,具短柄,披针形、卵状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顶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近圆形,有明显的3~7条主脉。伞形花序有花3~10朵,生叶腋而与上部叶对生,总花梗与叶柄贴生,少有顶生的;花紫色,钟状;花被片6,斜出,倒披针形,基部有短距;花药3~4mm,黄色,花丝长8~11mm,内藏;子房长约3mm。浆果直径8~10mm,含2~5枚暗棕色的种子。生于灌丛及林下。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安徽、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洗净,晒干。
【药材】竹林霄主产辽宁、河北、陕西及长江流域各省。
【功效与作用】味甘、淡,性平。归肺、脾经。功能化痰止咳,益气健脾,强筋健骨。用于:
(1)肺热咳嗽。可配鱼腥草,百部,枇杷叶等清肺止咳化痰。
(2)虚劳咳嗽。可用本品加冰糖水煎服。若肺阴亏损,咽燥,咳血者,可配北沙参、麦冬、川贝母、女贞子、墨旱莲等以润肺养阴,化痰止血;如久咳气短者,则可配鹿衔草与鸡炖服。
(3)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如食积而脘腹胀满者,可配消食、利气之品,如枳壳、陈皮、麦芽之类。
(4)筋骨疼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均用以内服并捣烂外敷。此外,本品内服尚可用于体虚遗尿,外用熬膏可涂汤火伤。
内服:煎汤,10~15g。
【选方】
(1)治肺热咳嗽竹林霄、天冬、枇杷叶、鱼腥草、三白草根各15g,百部9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2)治肺热久嗽,痰中带血竹林霄、女贞子、旱莲草各15g,麦冬、玉竹各12g,川贝母6g0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3)治损伤骨折竹林霄,水冬瓜,野葡萄根,泽兰。加酒,共捣烂,包伤处。(贵州经验方)
(4)治风湿痛山竹花根20g,红孩儿根15g,茜草根、大血藤根、虎刺根各10g。白酒500g,浸泡7d,每天服15~60g,早晚各1次。(江西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