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子

> 果实种子类中药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4-05 22:49:21

功效概述:清热,利湿,解毒

牛奶子

牛奶子原植物

牛奶子,又名阳春子(《植物名实图考》),半春子、密毛子、芒珠子(湖南),红米饭、甜枣、麦粒子。为胡颓子科植物牛奶子的根、叶、果实。原植物牛奶子落叶灌木,高可达4m。枝开展,通常有针刺,小枝密被银白色或棕色鳞片。叶互生;叶片椭圆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3~8cm,宽1.5~5cm,顶端钝或短渐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边缘通常稍皱卷,上面初具银白色鳞片,老时常脱落,下面有银白色或杂有褐色鳞片;叶柄短,被银白色或杂有褐色鳞片。花两性,先叶开放,2~7朵丛生新枝基部叶腋;花被筒漏斗状,黄白色,长5~11mm,顶端4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外被鳞片;雄蕊4,花丝短,不外露;花柱直立,疏生星状白色柔毛。核果近球形至卵形,长6~8mm,初时被银白色及杂有褐色鳞片,熟时红色。花期4~6月,果期9~10月。生于向阳山坡疏林、灌木丛中或溪河边砂地。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四川、云南、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辽宁等省。

牛奶子采收加工

根:全年可采;叶:夏、秋季采收;果:秋末采摘,鲜用或晒干。

牛奶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奶子的功效与作用

味酸、苦,性凉。功效清热,利湿,解毒。作用于:

(1)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或麻疹透发不畅,可与荆芥、牛蒡子、连翘、板蓝根等药同用。

(2)湿热泻痢,淋病,崩带,单用或随证配伍。

(3)疔疮,搭背,乳痈初起,红肿热痛,可与银花、蒲公英等同用。

内服:煎汤,根、叶15~30g;果实3~10g。

牛奶子药用价值

(1)治干咳:牛奶子3g,半夏3g,沙参15g。水煎对蜂蜜服。(《湖南药物志》)

(2)治水泻:牛奶子根15g,水煎服;或牛奶子果3g,捣烂,对红糖开水冲服。(《湖南药物》)

(3)治痢疾:牛奶子根、马齿苋各15g,水煎服,或牛奶子叶15g,大蒜头1小个,水煎服。 (《浙江药用植物志》)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