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蓟

> 全草类中药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2-23 22:30:05

功效概述:凉血止血,祛瘀消痈

大蓟

大蓟原植物

大蓟,又名马蓟(《范汪方》),虎蓟(《陶弘景》),刺蓟(《日华子本草》),鸡项草(《本草图经》),里红花(《本草纲目》)。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全草或根。大蓟多年生草本。高1~1.5m。有多数肉质圆锥根。茎直立,有纵条纹,密被白软毛。基生叶有柄,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cm,羽状分裂,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细刺,叶背密被白绵毛,茎中部叶长椭圆形,无柄,基部抱茎,茎上部叶逐渐变小。头状花序单生枝端,总苞球形,外面有蛛丝状毛.苞片6~7列,披针形,锐尖有刺。花序内全为管状花,两性,紫红色,雄蕊5,花药连合呈管状,雌蕊1,子房下位。蒴果长椭圆形,冠毛羽状。花期5~6月,果期6~8月。生于旷野、山坡、路旁。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大蓟采收加工

栽种第3年,秋季收获根部,除去泥土残茎,洗净,晒干。全草于夏、秋两季花盛开时,割取地上部分,以秋季收获为佳。鲜用或晒干。

大蓟性状鉴别

茎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表面褐色或绿褐色,有纵棱,密生灰白色毛;质松脆,断面灰白色,髓部白色,疏松或中空。叶绿褐色,皱缩破碎,边缘具黄白色针刺,两面有白色毛。头状花序顶生,圆球形或椭圆形,总苞桔黄色,苞片披针形,4~6层,表面微带紫黑色,管状花多脱落,冠毛羽状,黄白色。气微,味淡。根呈长纺锤形,常簇生而扭曲,长5~15cm,直径0.2~0.6cm。表面暗褐色,有纵皱纹。质硬脆,易折断,断面较粗糙,灰白色。气特异,味微苦涩。

大蓟的功效与作用

大蓟功效与作用

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肺、胃经。功效凉血止血,祛瘀消痈。用于:

(1)吐、衄、咳血,可配生地、丹皮、水牛角、桑白皮等;尿血、血淋,可配白茅根、小蓟等;妇女崩漏,可配蒲黄、艾叶炭、阿胶等。

(2)痈疮肿毒。多与银花、连翘、赤芍等清热解毒药同用;肠痈可配红藤、败酱、薏苡仁等活血消痈。此外,鲜品捣烂绞汁,涂汤火烫伤;取汁和酒饮,治跌打伤痛。现还用于肺结核、高血压、慢性肾炎、肝炎、乳腺炎等疾患。

内服:煎汤,5~15g,鲜品30~60g;或捣汁服。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大蓟使用注意

大蓟性凉,具破瘀之功,故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大蓟药用价值

(1)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大蓟一钱.绞取汁,服半升。(《本草汇言》)

(2)治鼻衄:大蓟根一两,相思子半两。上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放冷服。(《苏沈良方》刺蓟散)

(3)治妇人红崩下血,白带不止:大蓟五钱,土艾叶三钱,白鸡冠花子二钱,木耳二钱,炒黄柏五钱(如白带,不用黄柏)。引水酒煨服。(《滇南本草》)

(4)治肠痈、内疽诸证:大蓟根叶、地榆、牛膝、金银花。俱生捣汁,和熟酒服。如无生鲜者,以干叶煎饮亦可。(《本草汇言》)

(5)治肺痈:鲜大蓟四两,煎汤,早晚饭后服。(福建经验方)

(6)治疗疖疮疡,灼热赤肿:大蓟鲜根和冬蜜捣匀贴患处,日换两次。(福建经验方)

相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