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

> 全草类中药 老中药大全网 2023-04-26 09:51:22

功效概述:利水通淋,利胆退黄

玉米须

玉米须原植物

玉米须,又名玉麦须(《滇南本草》),包米须、珍珠米须、玉蜀黍蕊、棒子毛。玉米须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原植物玉蜀黍1年生高大草本。杆高1~4m,径3~4cm,直立,基部节上生支持根。叶鞘无毛,具横脉;叶片条状披针形,扁平,长可达Im以上,宽可达8cm,两面无毛,中脉粗壮,在下面明显隆起。雄小穗双生,1无柄,1具短柄,长约2cm,排成顶生的圆锥花序,颖近膜质,外稃与内稃均膜质透明,几与颖等长,雄蕊3,花药橙黄色;雌小穗双生成8~18行(稀更多),密生在粗壮海绵状的穗轴上,排成腋生穗状花序,由多数佛焰苞状苞叶包裹,颖甚宽,顶端圆或微凹,无脉,具纤毛,第1外稃膜质透明,小于颖而无纤毛,内稃微小或缺,第2外稃与第1外稃相似,内稃存在,雌蕊具极长而细弱的花柱,伸出花序苞叶外,向下垂散。颖果近球形或倒卵形,多少压扁,黄色、紫色或白色,成熟后远超出颖和稃体外。花果期8~11月。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玉米须采收加工

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玉米须性状鉴别

为整条或破碎的花柱和柱头,常集结成团。花柱长至30cm,粗至0.5mm,淡绿色、绿黄色至黄棕色,成透明状。柱头2裂,长0.3~3mm而细。臭微,味甜。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味甘、淡,性平。归肝、胆、膀胱经。

功效利水通淋,利胆退黄,通乳,止血。作用于:

(1)水肿小便不利,可单味大量煎服,或随证配伍,如急性属热者,配白茅根、车前草、金银花等以清热利水;慢性属虚者,配白术、茯苓、赤小豆等以健脾利水。

(2)淋浊带下。热淋、石淋配车前子、海金沙草;尿浊配飞廉;白带配草藤。

(3)肝胆疾患,如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常与茵陈、郁金、金钱草、鸡内金等同用。

(4)乳汁不通或乳结成痈。乳汁不通可与猪蹄同煮食;乳痈红肿热痛配漏芦。

(5)吐血、鼻衄、崩漏等出血证,每与山栀、黄芩等同用。此外,本品现亦用于高血压、糖尿病、习惯性流产等。

内服:煎汤,15~30g。

玉米须药用价值

(1)治肾水肿:玉米须15g,接骨木花、西瓜皮各12g,赤小豆30g,红枣6枚。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2)治急慢性膀胱炎,尿道炎:玉米须25g,画眉草12g,生地黄、车前子(布包)各10g,甘草梢6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3)治尿路结石:玉米须20g,滑石12g,海金沙、车前子(布包)各10g,甘草3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4)治乳糜尿:玉米须、石莲子各30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5)治肝炎黄疸:玉米须、茵陈各15g,栀子、大黄、黄柏各10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6)治糖尿病口渴咽干:玉米须、黄芪、山药各30g,楤根皮12g,天花粉、麦冬各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7)治高血压眩军晕:玉米须30g,夏枯草、菊花各10g,甘草3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相关中药